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西北工业大学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持续深入树典型、立标杆、推经验,总结凝练推广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支持建设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优秀项目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特推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系列文章,以期交流借鉴,共促提升,实现我校研究生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导论》是在国家一流课程《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基础上,打通本研一体化培养,面向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硕士,侧重于本领域前沿研究创新性引导的一门研究生课程。课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和需求导向,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体系,发挥国家一流课程对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促进融合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生物类高层次技术人才。
一、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
组建了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团队成员均为博士,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奋进。主讲教师卢婷利教授,主要从事生物3D打印、组织工程材料、纳米药物等研究,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之星、西北工业大学最满意教师、西北工业大学“十育人(课程育人)”先进个人等。团队成员杨鹏飞副教授,德国宇航中心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团队成员叶雅静副教授、张妍妮讲师,均为材料学博士,对生物材料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团队成员发挥个人专业所长,潜心教学,共同促进课程高质量运行。
图1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
二、构建课程育人“主阵地”
1.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发挥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了“学为中心、教为主导”的课程教学体系。线上MOOC平台学习、习题研讨、云资源学习,构成在线学习交互网络;线下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项目训练,构成线下多层次立体课堂;课程思政贯穿始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优质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图2 课程教学体系
2.创新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以“3D生物打印原理及应用”为例,说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1)案例引导。选取2个典型的生物3D打印案例-仿生骨打印和软骨打印。通过3D打印原理、方法、过程和关键技术分析,给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3D生物打印的研究思路,让研究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2)科研引导。结合教师个人的科学研究成果,选取陶瓷骨的生物3D打印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实践,体现前沿性和创新性,教育研究生热爱科技前沿,具备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远大理想。
(3)项目训练。从仿生骨的生物3D打印延伸到软骨的生物3D打印,从骨到软骨,一字之差,需要研究生经过文献资料深度学习、自我思考、互动讨论、举一反三,并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展示个人的项目研究设想。
(4)课后延伸。进一步通过文献学习、案例分析、研究探索等,延伸到复杂组织生物3D打印,构建创新性思维,将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自我能力,具备创造性地开展相关工作的能力和素养。
图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流程
三、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
课程面向国家需求,瞄准学科前沿,深入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凝聚思政教学案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思政引领下的教研融合的课堂育人模式”。
1.课前思政引领,弘扬家国情怀
课前通过预习资料、临床案例、思政元素嵌入,教育研究生充分认识我国科学家在本领域的杰出贡献,弘扬家国情怀,树立敢于创为人先的雄心壮志,勇攀高峰、不畏挫折,把个人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2.课中教研融合,培养创新思维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把优质科研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探索,营造鼓励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探索式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课后项目驱动,提高实践能力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学科前沿,强调主动服务国家行业发展需要,教师设计相关的创新性项目,研究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注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图4 课程思政引领下的课堂育人模式
总之,本课程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生物类高层次技术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尊重研究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学特色,值得推广。
撰稿人:杨欣怡 审核人:于辉 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