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

建设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一流研究生院

【研讨动态】数学与统计学院召开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0-10-09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指引,为进一步交流总结近期学院围绕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各项工作开展,9月29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院在理学楼214会议室召开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研讨会。会议围绕进一步健全三全育人机制,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交流总结与研讨。院长聂玉峰、党委副书记王莉、副院长徐根玖、副书记张莹、院长助理王俊刚、学院研究生督导组组长彭国华教授、优秀研究生导师张胜贵教授、研究生公共课负责人、青年导师代表、研究生辅导员和硕博士研究生代表参会研讨,会议由王莉副书记主持。研究生院张雪丽老师参会交流指导。

研讨会伊始,王莉副书记对标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希望与会教师及学生代表积极交流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经验,对今后学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与意见。

徐根玖副院长指出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是继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全面进入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质量提升阶段。自2020年学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超过本科生招生规模,数学与统计学院一方面深化研究生数学公共课改革,推进课程建设与质量提升,服务研究生的分类培养和双一流学科建设;另一方面,数学学科以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功底和鲜明应用特色的创新型拔尖人才为目标,加强以应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致力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还就学院的“生生相吸”精准选优招生方案、研究生培养全周期的开题、答辩、抽检、督导各环节的工作细化、研究生培养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科发展,以及副导师遴选工作方案进行了汇报,让与会教师进一步了解学院研究生工作的近期进展与成效。

张莹副书记提出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学校国防特色为背景,进一步培养家国情怀,利用研究生会、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学院将更好地形成导师与辅导员互补互促共同提升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完善评奖评优政策及方案。

彭国华教授指出研究生不仅要深入学习国情,也要不断提升思维纵深度;其次,学院也应加强对课程质量的监控和培养过程的督导。张胜贵教授指出,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他提出两个“心”要求,平常心和责任心。研究生导师要有平常心,不过分要求学生;同时要有责任心,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培养方案,适当对学生的帮扶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优秀学生代表2020级博士生李洋同学反映研究生课程中普遍存在的“翻转课堂”学生讲课的现象,询问老师们对这一模式的看法。多位参会老师对此做出解答与回应,相比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身份的转换可以让研究生深刻地掌握知识,通过授课教师的拔高与总结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随后,公共课负责人王振海副教授对公共课也提出几点建议,我校的研究生数量也已经超过本科生,研究生数学公共课的管理需要更加合理有效。教师不能畏难,要乐于担任公共课程。学校也应该提升对研究生公共课程的重视程度,注重提升小班课程的课程质量。对此聂玉峰院长提出,公共课对研究生培养的帮助是极其可观的,学校和学院认可公共课的工作量,但公共课不能搞特殊化,要在编制新版公共课教材下功夫,为学科发展做贡献。肖曼玉副教授对国际化形势及学院开设的英文课程、海外研究院的情况做了介绍;李文娟副教授分享了对于青年教师要专业素质过硬,协调好学习、工作与生活,要善于挤出时间学习及青年教师如何树立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经验;王晓东副教授结合个人经历从课程形式和研究方向的选择方面分享了经验,劝勉学生要坚持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最后,聂玉峰院长对本次研讨会做出总结。首先,对于目前研究生绝对数量的增加,肯定了研究生数学公共课对研究生培养的贡献,表示学院鼓励全院教师加大教研的投入,尤其是将科研成果融入学科教材的编著;其次,针对数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特点,指出要加强对小班授课的专业课程质量的监督;最后,指出学院应该以增加社会效益为目标,从研究生评价指标入手,引导研究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塑造。

                              撰稿人:王萱/杨洋

                              摄影:南剑波 

                              审稿:徐根玖

上一条:【研讨动态】党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党支部召开学习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专题学习会 下一条:【研讨动态】自动化学院各系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