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西北工业大学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学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助教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助教管理工作,加强研究生助教队伍建设。为推广研究生助教队伍建设新机制、新办法、新经验,宣传典型示范,研究生院特推出“研究生助教故事”系列文章,以期交流借鉴,共谋发展。
由江姗,2021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现任“通用学术英语写作”课助教。2021年秋季,由江姗担任了薛红果老师“通用学术英语写作”课的助教。当时的她还担心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岗位,害怕担任助教会不会影响学习。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线下导航:引路人
刚担任助教时,由江姗就与任课老师进行了细致的沟通交流,同时也向之前的助教请教了许多经验。在课程开始之前,她提前了解了这门课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情况,并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为助教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她将选课名单提前导出并进行浏览,大致了解了同学们的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并协助老师建立了QQ群和“学堂在线”班级。
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她认真学习了作文批改的标准和方法。“在详细了解了助教的工作之后,我才真切体会到老师的辛苦与不易。”批改作业不是简单的评分而已,而是在掌握扎实的知识储备并熟悉学生的写作习惯基础上,根据严格的作文批改标准,细致地审阅并修改。
由于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由江姗会根据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书写作业评语,同时她还会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一些英语学习的小妙招,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课程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助教是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对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哪怕是很小的作用。”
线上担当:隐形人
与传统的课程助教不同,“通用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因此助教需要承担纷繁复杂的线上工作。开课之前,由江姗提前在“学堂在线”平台学习了任课老师线上课程“高级英语写作”的全部内容,并通过自主研究学习,熟悉了线上平台的教学操作方法。课程开始后,她定期登录“学堂在线”,帮助老师管理班级。
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比较简单,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讨论区的维护。对于一门选课量破万的课程来说,学生们的问题可谓是铺天盖地,助教需要和老师们及时地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每天晚上我们基本都会抽出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答疑,学生会有各种问题,不过高兴的是,他们给了很多积极的肯定,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想把这门课程做好”。
在担任线上助教的过程中,她常常会被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与热情所感染,这大概就是“学堂在线”的魅力,它打破了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泛而自由地为我们所有人提供零距离的在线教育服务。助教仿佛是隐形的巨人,你看不到他,但他就在电脑的那头,可能不会随叫随到,但你有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出现。
教学相长:同行人
“助教,从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彼此成长,一同前进。”在任课老师的影响下,由江姗对待助教工作认真严谨并充满热情,也时刻关心着同学们的成长。班里的同学基础、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在课程中越来越跟不上节奏,学习比较吃力。由江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想起自己以前学习英语写作时也花了不少时间,英语学习是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学好这门课确实有难度。”于是她及时和老师沟通了情况,私下也不断鼓励这些同学,为他们提供学习建议和有针对性的辅导。
教学相长,助人为乐。对由江姗而言,助教与科研工作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学生到助教身份的转换也给她带来了全新的学科视角和更深刻的研究思考。当老师在课堂上引入新型写作模式时,当她为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查阅资料时,由江姗惊喜地发现,原来英语写作可以和这么多领域结合,这也为她未来的学习研究注入了灵感的活水。
光阴荏苒,由江姗陪伴“通用学术英语写作”课堂已近一年,未来的她也会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她坦言,不管毕业后能否从事相关的工作,她都十分珍视这段难忘的助教经历。这是她第一次真正参与到一小部分教学环节中,也小小地圆了自己的教师梦。“挑战与鲜花同在的助教历程,凝结成一句话:‘行远必自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