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适应教育全球化的国际形势,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学院接纳培养国外留学生的能力,软件学院于2016年开始聘请海外知名院校专家开设专业前沿全英文课程,截至目前,已稳定建设31门全英文课程,涵盖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计算、大数据科学和互联网+等5个方向,全英文课程建设已成为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一项基础工作。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响应学校“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院结合自身实际精心谋划、严密组织,在教学调度、人员管理、过程监督等多角度确保“软件质量保证的形式化工程方法”、“人机联合学习”、“.Net编程语言”和“安卓应用开发与编程”4门全英文课程在线教学质量。尤其是4门课程的4位主讲教师身处瑞典、日本和印度三地,与我国存在不同的时差,在排除万难之后,终于如期顺利上线,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为了确保线上授课如期顺利开展,学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安排专人对接4位外教,多次与外教沟通协商课程授课时间;建立课程QQ和微信学习群;配备教师助教对接课程,安排学生助教辅助课堂,分配学生联络员负责在线签到、维护课堂秩序等。为了确保线上课程教学质量不打折扣,在正式开课前学院组织每门课进行线上试讲,由学院教育教学领导小组和研究生督导组对课程试讲进行评价和审核,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准备,课件的准备,教材的准备,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在线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最终4门全英文课程均顺利通过试讲。几位外教线上授课的准备情况得到了高度评价,日本籍外教刘少英教授“经验丰富,讲课速度适中”、印度籍外教安格全老师“准备认真、充分,线上注重学生互动与启发”、“讲课间穿插quiz,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等。
5月6日早9点刘少英教授的“软件质量保证的形式化工程方法”课程进行了线上试讲。刘少英是日本著名计算机专家,现任广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IEEE Fellow。1992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自1994年以来,已主持20余个研究项目,创立和发展了“软件开发的形式化工程方法”,研制开发了SOFL形式化工程开发语言和方法,由Springer出版专著一本,编著由IEEE CS Press和Springer LNCS系列出版的论文集8本,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等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160多篇论文。曾被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评为1993年至1996年期间的在系统和软件工程领域的世界top 15名学者之一。该门课程除我校十余名学生选修外,还有身在日本的三位同学共同参与该门课程:广岛大学信息与数据科学学院软件工程专业4年级的佐伯贤弥和木下綾乃, 广岛大学信息与数据科学学院研究科1年级的苗鸿宁,首次实现中日学生同堂在线学习。刘教授整个授课过程流畅,音频、视频画面清晰,所授内容均通过相应的实例说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得到了同学们的声声感谢和好评。
日本籍刘少英教授进行“软件质量保证的形式化工程方法”线上试讲
“人机联合学习”课程在北京时间5月6日下午3点进行了线上试讲,该课程由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的两位外教Slawomir Nowczyk和Sepideh Pashami联合主讲。因瑞典与我国有七小时时差,本次线上课程的顺利开课实属不易,两方老师经过多次沟通,对上课形式与时间、学生数量的控制、学生助教的安排、课时的调整进行了多次协商,最终实现了线上课程的教学秩序良好,课程内容明确,师生沟通顺畅,获得了学生的大量好评。
“人机联合学习”外教Slawomir Nowaczyk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
学院印度籍外教安格全(Mankuzhy Angaj)因疫情本人无法回到中国,人在印度仍然保证两门课程“Andro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Programming”和“.NET Programming and Software Networks”在4月份顺利开展,安格全老师主动思考教学模式的改进,积极对多种在线教学平台的稳定性、操作方便性、互动可选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测试,以学生的课堂反馈为牵引,十分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调整。
地域有界,人心无疆。纵使疫情严峻,相隔万里,中外师生也依然相互牵挂,同舟共济,携手同心,保证了英文线上课程的顺利开展。
(文/阎倩雯,审核/张琨)